一个体面的管家,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全帖,走了进来,“刘公子,我家老爷有请!”
名帖本用白纸,不过自明朝中晚期到清朝,社会风气愈求浮华,多用红柬,一张名帖用钱三四厘,十分奢华,其中名帖又分全帖或单帖,单幅的叫单帖,横阔十倍于单帖而折为十面的叫作全贴,所以用全贴拜客是非常客气、恭敬的表示。
比如范进中举后,从发疯状态苏醒后,就收到了人生的第一张红全贴,意味着社会地位的大幅度提升,开始受人尊重了。
而到了清代花样更多,比如用封袋装帖子,以示郑重,更甚者盛以拜匣,以显排场,比如刘仁明拜访胡林翼,就得准备一个拜匣,到了寓所门首,向管家说清楚,传将进去。1
所以这个时候,刘仁明收到这么一个大红全帖,属于不上不下,中规中矩,但考虑到他只是一个贫寒出身的小秀才,能收到一个大红全帖已经很有面子了,这是他人生第一张。
别人给他面子,刘仁明自然要给来者面子,“这位管家,不知令主是哪一位先生?”
管家很有礼貌的回禀,“刘公子,我家老爷乃是江宁藩司成公!”
刘仁明相当吃惊,没想到江宁布政使成世瑄竟然会找他,此时两江总督还没有任命,清政府以江苏巡抚裕谦代理其职务,如此一来,目前南京城内排名第一的官员就是江宁布政使成世瑄。1
清代江苏的经济地位非常重要,苏北的盐税占据国家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,苏南地区更是非常发达,其发达的手工业也是清王朝重要的财赋来源。
所以清朝在江苏设立了两个布政使司,其中江宁布政使司管理管辖领域包括当时的江宁、淮安、徐州、扬州四府以及通州、海州二个直隶州。
历任江宁布政使往往都经过了精心挑选,不仅官声好,而且精明强干,善于理财,要不然无法承担管理苏北盐税的重任,而成世瑄就是这样的人。
刘仁明听人说起过成世瑄,这个人是贵州这个科举弱省考出来的翰林,考试水平自然不凡,而且还长期在地方为官,很熟悉国家的内情。
其在杭州为知府期间,据说殚精竭虑,大小毕举,弊绝风清,士民颂为青天,清王朝原准备让他做台湾道,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,成世瑄父亲死了,当他护送父亲的灵柩离开杭州回乡时,士民焚香奠酒在道路两旁伏拜。
等成世瑄守孝结束后,道光皇帝先后在圆明园、勤政殿7次召见他,对他赞赏有加,然后悉心培养他,这些年,成世瑄在东部做过,西部做过,做过财政厅长(粮道),做过公安厅长(按察使),任职资历非常完善。
今年刚刚五十岁,成世瑄就做到了江宁布政使,可以肯定他是清王朝精心挑选的后起之秀,如无意外,他将继陶澍、林则徐、邓廷桢这些汉人精英之后担任独挡一面的督抚。
清王朝对成世瑄的不断提拔,事实上充满了机心,除了成世瑄确实能干之外,他出身贵州也是重要原因出身贵州说明他在官场没太多同乡,更多的属于单干户,把来自小地方的能干官员安排到两江理财,自然不至于为人情所扰,可以为清王朝多敛财,这是非常典型的以小制大1
成世瑄突然找到刘仁明,刘仁明第一反应就是胡林翼把他所说的种种告知了成世瑄,引起了成世瑄的关注,刘仁明既是高兴,又发愁。
高兴的是江宁布政使主管苏北江人事财政,混迹一番,搞好关系,以后能做的事情太多了;发愁的是一旦被这种人关注,接下来就会被很多人关注,很多事情会不由自主。
成世瑄虽然是清王朝精心挑选的地方大员,不过在刘仁明的记忆中,似乎没有他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记录,考虑到成世瑄的年龄,刘仁明猜测他应该在此之前就病故,或者是在太平天国初期的冲击中被干掉了。2
不管哪一种,刘仁明都不需要太在意,所以他就大大方方的随着管家一起前往江宁布政使驻地,江宁布政使衙门离秦淮河很近,刘仁明随着管家进入衙门内,正好见到一五十多岁的官员正和胡林翼坐在一起聊天,估计就是成世瑄。
见到刘仁明到来,两人停了下来,刘仁明长揖行李,“晚生刘仁明拜见藩台大人,拜见胡学士!”
成世瑄摸着胡子,点点头,微笑着说着,“刘生请坐!”
刘仁明感谢一声,然后老老实实在椅子上坐了半个屁股,身体前倾,做出恭听的模样,没办法,清朝狗屁规矩太多,他也不想得罪权势很大的人物,自然小心一些。
成世瑄对这一幕早就习惯了,看了一眼胡林翼,胡林翼笑着说明了缘由,原来胡林翼接了圣旨要离开江宁,临走前来到成世瑄处辞别。
要说起来,两人渊源很深,成世瑄和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在同一年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,成世瑄是翰林院实习三年,结束后转正为正式的编修,胡达源则是探花直接授予的编修。
成世瑄是贵州石阡人,石阡沿着沅水就可以直达胡林翼的老家益阳,一个在沅水上游,一个在沅水下游,已经是半个老乡,又都是西南小地方人,所以在翰林院走得很近。
胡达源后来又被派到贵州任学政,与成家的关系自然又进了一层,所以这种种关系下来,胡林翼自然就变成了成世瑄的世侄,而这一次被点为江南乡试副主考,可以说各方面都考虑好了,胡林翼只要稳稳妥妥收场,就可以转成侍讲学士,虽然未必有曾国藩的运道,但以他的出身,后面的路很好走。
可现在不仅没升官,还被贬成了七品中书,贬官倒不要紧,关键是胡林翼走的是清流路线,出了科场舞弊案,这条路走不通了,未来前途在哪里?
所以胡林翼一直很懊恼,要说起来,这一次胡林翼确实有些冤枉,文庆作为满官心思都在应酬和收钱上,考试相关事务全部是胡林翼承担。
胡林翼一个人要对付几万份试卷,自然扛不住,不得不找了一个家乡的举人乔装打扮为仆人帮忙,这种事情很寻常,官员们都这么干。1
谁知道文庆酒喝多了,竟然搞错了江苏和安徽的录取名额,接着他们又被人落井下石告了一状,文庆帮着承担责任,他竟然还因此欠了文庆的人情,都不知道哪里说理去!
成世瑄也知道胡林翼背运,一直有些担心这位世侄挺不住,没想到临别时,却发现胡林翼状态不错,成世瑄欣喜之余,又有些奇怪,胡林翼就把刘仁明拜访一事说了一通。
刘仁明一个区区小秀才,尚且充满着斗志,想尽办法往上爬,他作为起点高了不知道多少倍的翰林,就算栽了跟头又如何?重新爬起来就是!
胡林翼表示他准备请求外任,到艰苦的地方去,成世瑄听完,大为赞同,笑着说道,“吾乡贵州频有苗乱,世侄可往任职!”
胡林翼欣然应允,也就是说他已经考虑清楚,准备走血染顶子这条路,如此一来,成世瑄自然起了心思要见一见刘仁明,也不知道那个小年青是怎么劝说的,竟能够让眼高于顶的胡林翼改变想法,还在他面前说,很明显,胡林翼在间接推荐人才。
当然了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职责所在,扬州江宁都是成世瑄的辖区,既然胡林翼说了,他肯定要关注一下。
刘仁明看到胡林翼就知道自己猜对了,不过他一个小虾米压根没有选择,只有老老实实回答问题的份,成世瑄先问家事,了解到刘仁明的出身后,倒也没嫌弃他,他不是那种迂腐之辈。
家事问完,又考教了一番,与胡林翼的看法类似,他对刘仁明的评价也是读书不多,但眼光不错,这样的人历代都有,属于土疙瘩中冒出来的金凤凰,高级官员就喜欢这样的人,能做事,又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……
家事学问问完了,最后才是国事,虽然胡林翼转述过,但听刘仁明亲口所说又有不同,当听到刘仁明提出要梯次防御,他就明白刘仁明并不信任两江的官兵战斗力。
成世瑄摸着花白的胡子,陷入到沉思中,与胡林翼这个翰林不同,成世瑄长期在地方任职,熟悉清王朝的内情,他知道此时清王朝名义上有百万大军,但实则毫无用处。
在道光即位初期爆发的张格尔叛乱,面对几千叛军,清王朝历时七年时间,动用了四万军队,花了一千多万银子才堪堪收复了国土。4
当时很多人就看出了清王朝的军事力量出了问题,不仅八旗成了废物,看家的陕甘绿营似乎也不太行了,等到成世瑄到宁夏兰州等地任职,他就发现传言不假,陕甘绿营兵确实不太行了,连陕甘绿营都已经没什么战斗力,就更不用说两江地区的八旗和绿营,腐朽的一塌糊涂!
所以刘仁明对吴淞口的清军不放心,成世瑄比他更不放心,或许应该作些准备,以备不患,考虑片刻后,成世瑄又问道,“刘生接下来欲往何处?何时回庐州?”
“晚生欲在江宁游学一番,等到年前再返回家中!”
“既如此,可入吾幕中一段时日,相助制造水雷,研究相应战法,吾幕中钱粮周先生为绍兴举人出身,颇有才学,汝闲暇时,可多请教于他!”
不仅获得了一个临时幕职,还可以请教成世瑄的钱粮师爷,刘仁明当然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,所以他深施一礼,接下了这个临时职务……1